2012/1/26 大年初四
下了好幾天的雨 終於今天雨停了
於是帶著婆婆到附近的湖口老街走走
入老街前的三元宮 供俸著三官大帝:天(堯)地(舜)水(禹)三官
大湖口街包含「街頭」「橫街」「新街」三條街,其中街頭最早建立;其次是橫街;至於最晚興建的新街,就是現在所稱的「湖口老街」,逐次建成於1910年至1920年代。(摘自網路)
湖口老街舊稱「大窩口」,窩即山窩,亦即兩山中間三面封閉,一面開口,有河水流出的地形。
走過老街,感受到多元文化在此留下的歷史遺跡;殖民者留下了富有歐洲風格的華式店面街道;而傳統民間信仰廟宇與西方天主教堂則分別駐足接頭街尾。(摘自網路)
湖口老街並非台灣獨特的建築,實際上,它和迪化街、三峽、大溪、北埔、金門等老街,都可以稱做是所謂日據時代的「大正式店面街建築」。然而,湖口老街的特色在於它幾乎完全保留了當日鼎盛時的風貌,沒有像其他老街在現代建築壓迫下殘喘。為什麼湖口老街如此幸運?一方面是因為老街土地與建物分別屬於不同所有者,屋主受制於拆屋還地的壓力,地主也因無限期租約無法收回土地,於是兩相擎肘,店面街屋得以悉數保留下來。(摘自網路)
老建築特有的紅磚走廊
最棒的是每一間房子上面的雕花都各有特色 超美的
東壁:花開富貴(左上照)西園:鳥語花香(右上照)八仙過海雕飾(右下照)
“爰得其所”是吳木清先生創辦花生油事業的店面
爰得其所:出於詩經小雅斯干篇,「築室百堵,西南其互;爰居爰處,爰笑爰語」。爰等於白話「在這裡」,後半句意謂:在這裡住、在這裡生活、在這裡歡笑、在這裡談心。屋主巧妙的將這意境結合起來,即自己是多麼的自得於這幢華屋。
“建寅”是店號,表現出對於商業蓬勃發展的憧憬。(摘自網路)
“春寅”是店號,也就是一年充滿生機的開始。(摘自網路)
這間老店很有名 希望下次有機會來吃
紅磚建築與客家花布的結合很有味道
“懷舊車站 等不到車” 有趣!
日治時期是郵便局,光復後,汪氏夫婦略加裝修,成一間半露天的電影院,取名「復興戲院」。(摘自網路)
最後來到街尾的天主堂
天主堂地址是舊時大湖口車站
民國54年,滿思謙神父買下原是火車站的天主堂現址,建築了佔地廣大、宏偉莊嚴的教堂。
民國82年,矗立於老街街尾28年的天主堂,因教友人數銳減,終於關閉不再對外開放。(摘自網路)
天主堂旁的餐廳庭院展示著坦克車
過年期間 其實老街有些店面是打洋休息的 擺攤的也不多
只有這攤可以讓兩個小傢伙玩
二寶緊抓著一籃球不放
後來別人都玩完了 突然位置很空
小二寶自己玩一台
姊姊玩得很認真呦
最後得到兩個玩具
小二寶一邊翹腳一邊吃烤鳥蛋 很愜意喔!
湖口老街不是很長 大約一個小時可逛完
不過附近還有些景點都沒去 如果都走過的話 大概要花半天的時間
這邊保留的建築真的很不錯
喜歡研究古建築的人應該可以在這邊好好欣賞許多美麗的雕刻與壁飾
逛完湖口老街後 我們驅車到附近的新埔吃板條
婆婆最喜歡吃這間”金德美”的板條 很多美食節目都有採訪過
店很小位置不多 所以常常都客滿
道地的客家板條用的是大骨湯頭+油蔥 灑點香菜 真的很讚!
除了板條外 這邊還有許多客家小菜
像這個”金德水晶蛋”是店內招牌 是鴨蛋
介於溫泉蛋與一般全熟蛋之間 蛋黃軟而不腥
“新埔煙腸”也是道地的客家小菜
這邊最有名的手工包子是中午就賣光光了
每次晚上去吃的我們總是沒有買到呀